薛家島與青島隔海相望(統(tǒng)稱南山)位于島城的西南,膠州灣的東南,與青島遙相對峙,是黃海進入膠州灣的必經之地,也是由市區(qū)去竹岔島一帶的必經之路?! ⊙覎u分布許多自然村,均距沿海很近,當?shù)鼐用褚詽O業(yè)為主,以農業(yè)為副。乘船遠望薛家島猶如一座巧奪天工的巨大盆景,島上綠樹蔥蔥,沿海有大小奇 ...

薛家島與青島隔海相望(統(tǒng)稱南山)位于島城的西南,膠州灣的東南,與青島遙相對峙,是黃海進入膠州灣的必經之地,也是由市區(qū)去竹岔島一帶的必經之路。
薛家島分布許多自然村,均距沿海很近,當?shù)鼐用褚詽O業(yè)為主,以農業(yè)為副。乘船遠望薛家島猶如一座巧奪天工的巨大盆景,島上綠樹蔥蔥,沿海有大小奇石異峰,自然形成的小海灣及金色的沙灘,使人流連忘返。近年來薛家島已開發(fā)成旅游區(qū),更為垂釣的理想去處。這里的釣場很多,均以盛產鱸魚、真鯛、黑鯛、鰻鱗、六線魚、黑鲪等魚種吸引著島城無數(shù)的垂釣者前往磯釣、船釣(船釣為宜),膠州灣內的魚種這里均有,島周圍的大橋、小橋(海中的航標燈塔)三號浮、中沙也是船釣的極佳釣場,去該區(qū)域垂釣往往有意想不到的釣獲。
這里周邊海域水深一般在5-10米左右,個別地方達15米左右,海底多以暗礁、礫石、泥沙不一,由于水質較好,多種海生藻類、浮游生物及各種魚類均在此繁衍生息,近年來由于治理海水污染已初見成效,多年不見的鲅魚開始在該海域集結,這無疑是對垂釣者來說是個好消息。下面將薛家島主要釣場簡單介紹如下:
一)南姜頭
南姜頭位于薛家島南莊東南,它是一個島陸相連的小半島,呈圓形突出于海岸線,面積約2000㎡,環(huán)半島均可磯釣,以東南方向最好,距岸邊50m以內多石礁,盛產真鯛、黑鯛、鱸魚,其個體較大,但掛底較重,50米外海底多為礫石與沙底,是船釣的理想釣場,因環(huán)半島地形決定,該處潮流有時很急,該掌握潮汐,以落潮八分至回漲兩分最宜,這里又是秋季黃姑魚回游必經之地,上魚最早。如掌握好時機,往往每次滿載而歸。
二)后岔灣
位于薛家島西側,這里距輪渡碼頭較近,也是我市垂釣者多來光顧的釣場之一,沿后岔(地名)往東的海岸線,蜿蜒曲折,很適合磯釣,多用拋竿,此地以盛產黑鯛聞名,秋后來此總能滿載而歸。周邊近海海域,更是船釣的理想去處,水深約10米以上,常釣得真鯛及鱸魚,掛底情況不重。
三)小橋
小橋位于薛家島東端近海,是一燈塔樣的航運標志,塔周圍均為暗礁,落潮時裸露,漲潮時僅見部分塔尖,這里多年來為專業(yè)漁民的釣場,盛產鱸魚而聞名周圍,是青島去竹岔島的半程,島周圍水深2-10m,這里的六線魚、黑鯛一般個體較大,船釣獲魚較多。秋后季節(jié)有專業(yè)漁民在此拉流(一種船釣鱸魚的方法)釣獲量相當大。
四)甘水灣
位于薛家島東端,流溫村位于沿海海岸,自然形成半月狀海灣,沙灘潔凈,水質清澈,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海灣兩側為裸露礁石,適合磯釣,灣內魚種較多,秋季盛產石蝶(比目魚的一種)。灣外水深約10m左右,為礫石泥沙底,是船釣的好釣場,有多種魚類可釣,如真鯛、鱸魚、六線魚、黑鯛等。
五)紅房子
位于薛家島北岸中部,原因該處南岸邊小山坡上蓋有小紅房而命名。近年因封山育林,已很難看到,該處岸釣、船釣均宜,近海海域潮流緩慢,是多種魚類的棲息之處,由于南側為薛家島,所以南風、東南風這里仍風平浪靜,最適合船釣,北風不宜。
大公島小公島
大公島位于青島的東南,屬嶗山區(qū)中韓鎮(zhèn)一無居民島,島形酷似金字塔,一般晴天可隔海相望,距大陸最近點為14.8km,是青島第二高島(海拔120m),面積0.1555k㎡,由于島上人跡稀少,草木繁茂,島周圍懸崖高聳,巖礁洞穴密布,海中有魚、貝、藻類等動植物,因而鳥類繁多,使大公島成為鳥島,盤山有??路直上島頂,島西側有小碼頭兩座。大公島周圍水域魚類資源極為豐富,是青島近海漁場。主要魚類有鱸魚、鲅魚、比目魚、真鯛等,它臨近青島市區(qū),自然環(huán)境獨特,已成為海上旅游開發(fā)區(qū)、釣魚場和海洋科研基地。
小公島為嶗山區(qū)沙子口鎮(zhèn)一無居民島,面積0.0208k㎡,海拔34m,距大陸最近點1.5km,因其島頂圓如車輪,也稱車輪島。該島周圍海域水深清澈,各種魚類繁多,是春秋兩季回游魚類進退的必經之地,去這一帶垂釣者多去此處,該小島西南有王頂礁盛產多種魚類,為專業(yè)漁民的漁場,春夏季節(jié)多以六線魚、黑鯛、花鯛為主要垂釣對象。
這里因是海中孤島,潮流必須清楚掌握,每遇大風潮,島周圍多為環(huán)島海流,必須使用重墜(300克以上),因小公島周圍為懸崖峭壁不適合磯釣,是船釣的理想釣場,舉辦大型的釣魚比賽有組織難度,島上因無居民,更無釣船可用。
黃島
黃島隸屬青島市黃島區(qū),位于膠州灣口西岸,黃島區(qū)的東北部,地理坐標為北緯36°02′36″,東經120°12′54″。東北與青島老市區(qū)后海相望,直距4500米,西距大陸最近點小石頭村2公里,東南沿海與薛家島相對,黃島因過去島上荒蕪,土石赤黃,遠眺整島黃色,故稱黃島。改革開放以來,黃島已成為開發(fā)區(qū),各方面發(fā)展很快。 答案補充 黃島的氣候特點是夏涼多雨,頻霧;空氣濕潤,秋后涼爽,空氣干燥,冬季較長,黃島周圍水域水溫變化以2月份最低,約2.5℃-3.0℃,春季為13.5℃--13.0℃。潮汐時間間隔小于落潮時間間隔,潮流基本為往復型,漲潮時左旋的規(guī)律明顯,落潮時流向極亂。最大流速方向與海岸平行,夜間的潮流大于白天。黃島海域溶解氧合物豐富,鹽度和ph值適中,且變化極小,浮游生物、辰棲生物的種類和數(shù)量都比較多,另此海域的游浮動物也較多,主要有各種魚蝦、蟹類,屬于經濟類型的有牙鲆、舌鰨、吉鱗魚、梭魚、黃古魚、黑鯛、真鯛、中四對蝦、鷹爪蝦、蝦蛄、三疣、梭子蟹、日本鱘等。
由于黃島近年來開發(fā)區(qū)發(fā)展很快,新建的海壩是良好的垂釣場所,每逢雙休日,海壩上釣竿林立,釣獲魚較豐,由于黃島海域距市區(qū)很近,來此垂釣者多用釣魚船直達釣點,下面介紹幾處有代表性的漁場: 答案補充 一)中沙礁中沙礁位于黃島東南側,是膠州灣內最大的侵蝕平臺,兩側水深40余米,西平臺頂部水深只有6-10米,頂部比較平坦,除有少量砂礫外,均為基巖。于市區(qū)前、后海前往均較方便,直達僅需半小時。這里是青島海域常年可垂釣的釣場之一,魚類資源豐富,特別是秋后,這里的真鯛、黑鯛、鱸魚、六線魚、黑鲪、鰻魚等都釣獲量大。特點是釣落不釣漲,習慣用餌多為沙蠶,船釣用海竿2-3支,底鉤可一只,浮鉤最大(301),如單釣鱸魚可用浮鉤1只,餌料為活立蝦,浮鉤腦線60-120厘米,根據潮位可調整長度,十拿九穩(wěn)地能釣到鱸魚。二)青島第二海水養(yǎng)殖場青島市第二海水養(yǎng)殖場(簡稱二養(yǎng)),位于青島后海膠州灣畔的海水養(yǎng)殖區(qū),屬于青島市市北區(qū),這里由于多年來養(yǎng)殖多種海產品(海帶、扇貝、海虹等),形成了一個多種魚類,回游覓食的良好環(huán)境,魚的密度大、個體大,是青島釣魚人心目中的良好場所,是青島市舉辦釣魚比賽的定點場所,又因這里各種魚類的回游覓食有規(guī)律,前往垂釣僅限于船釣,主要魚種為梭魚、鱸魚、黑鯛魚等,魚體較大其他如六線魚、黑鲪魚,每年5-6月份鱸魚開始覓食,此時可釣獲到4-5公斤個體較大的鱸魚不足為奇垂釣黃魚季節(jié)為每年秋季至冬季 答案補充 二養(yǎng)位于老市區(qū),交通極為方便,可租用???魚船。距海岸400米左右,本海域由地理位置決定,東南風、南風為最佳風向,灣內平靜如湖,北風、西北風不超過5級為宜
三)三號浮三號浮是海中的一個塔浮標,位于薛家島西北,黃島西南,三號浮下為礁石,落潮時可見約3000㎡的形狀怪異的巖礁,巖礁環(huán)周多為泥沙海底,伴有礫石,水深4-10米。該釣場是近幾年才發(fā)現(xiàn)的盛產梭魚、鱸魚、黑鯛等,其個體均大,是青島周圍海島海釣很有發(fā)展前途的釣場之一。自養(yǎng)殖開始,這里的六線魚、鰻林、黑鲪就很多。值得一提的是這里的梭魚釣獲頻豐,其個體為2-8市斤一條.梭魚其形體為梭狀,此魚原為覓食海洋藻類等,近年來可能為生物進化的原因 ,秋季吞食活餌,喜集結成群。為此,如去一處釣得能連連上鉤,由于梭魚覓食狂兇,其體大力強,具有特殊的手感,往往提魚撥困難,必須靠抄網協(xié)助,很刺激。秋后的梭魚肥美鮮嫩,絕無異味,可謂上等海鮮魚類。船釣梭魚獨特釣法,一般為2-3只海竿,主線為0.45-0.55,釣把線長60-100公分即可,魚餌以大沙蠶為主,其他魚餌不行。
頭,黃魚,鱸魚再過一個月
關鍵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來自于網絡收集,著作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admin#30bags.com(#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