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巴伐利亞到波河平原,從黑森林到羅納河谷,從漢尼拔到凱撒,從查理曼到拿破侖,整個歐洲的歷史與人文直到今天都和這座山脈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來,吃一口阿爾卑斯糖,跟著小編一路清涼的看下去。

如果說這季節(jié)還有什么景色令人神往,那必然是橫貫歐洲中部大部分國家的阿爾卑斯山了。打開歐洲地圖,看看環(huán)繞著阿爾卑斯山的這一圈城市吧:米蘭、都靈、日內(nèi)瓦、伯爾尼、蘇黎世、慕尼黑、維也納、威尼斯……每個都是聞名于世的千年名城。從巴伐利亞到波河平原,從黑森林到羅納河谷,從漢尼拔到凱撒,從查理曼到拿破侖,整個歐洲的歷史與人文直到今天都和這座山脈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來,吃一口阿爾卑斯糖,跟著小編一路清涼的看下去。

不知道多少人跟小編一樣,對阿爾卑斯山種草是因為這部電影《海蒂和爺爺》,這部被翻拍了N次的故事,每版電影在豆瓣上得分都不低于8分。你這時別以為走錯了頻道,而是我們要介紹的這個故事,無論哪個情節(jié),都和阿爾卑斯山有關(guān)。

暖心!小編用兩個字來形容這部電影,看完片子第一感是被美麗壯闊的阿爾卑斯山迷倒,第二感是被故事中細微的單純善良而感動著。

故事一開始,海蒂被送到住在阿爾卑斯山頂?shù)臓敔斕?,爺爺從抗拒到真正喜歡上自己的孫女,小女孩也深情懷抱著大山,過起了牧羊人的簡單生活。

有一天女孩被迫送去城里大戶人家當小姐的書童,海蒂認識了因疾病困在輪椅上的克勞拉小姐,在海蒂開朗的性格引導(dǎo)下,克勞拉也逐漸露出了以前難以見到的笑容。

但海蒂總歸是屬于這片大山的,她尋遍城鎮(zhèn)沒有一處窗戶能看到她心目中的阿爾卑斯山,最終郁郁不歡,克勞拉的奶奶看出了海蒂的心疾,即便克勞拉極力挽回,還是將海蒂送回了大山。

海蒂回到大山后像個自由飛翔的鷹,仿佛找回了自己,她享受快樂同時不忘遠在城鎮(zhèn)的好友,并寫信邀請克勞拉來到這里。

奶奶帶克勞拉應(yīng)邀來到阿爾卑斯山,讓海蒂陪伴克勞拉度過一段美麗的時光,克勞拉也因此克服了心理疾病,從輪椅上站了起來。兩個女孩相擁在一起,成就了這段風(fēng)景陪襯下最美的友誼。

有人說,阿爾卑斯山的美,能治愈你的心靈。我覺得不僅僅是如此,雄偉壯闊的山峰和冰川,風(fēng)光旖旎的山谷,飛鷹在萬里天空翱翔,陽光滲透在每一毫厘的樹梢。在這里,你仿佛才見到了真正的“瓦爾登湖”。

一年四季,山峰的顏色隨著時間轉(zhuǎn)換,星隨夜移,當粉色的雪山消融,當翠綠的顏色覆蓋山脊,日出到日落,不同境遇的美。你都不驚訝于自己的呼吸,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感嘆,它純粹天然的真實感,和油然萌生對大自然的贊許和渴望。

| 跟著《Lonely Planet》游瑞士阿爾卑斯山脈

Photo by kaveman743 via Flickr
雄偉壯闊的山峰和冰川,風(fēng)光旖旎的山谷——順著這條線路感悟大自然之美!這條路線曲折逶迤,從阿羅薩(首字母為A)到采爾馬特(首字母為Z),可謂將瑞士阿爾卑斯山脈的震撼美景“從頭到尾”游覽一遍,山峰雄偉,美景奇絕,可乘坐纜車,可體驗當?shù)仫L(fēng)情。

Photo by Tom Fear via Flickr

Photo by kaveman743 via Flickr
安德馬特 Andermatt
安德馬特被上天賦予了素美的山景,本身是一個頗具風(fēng)情的低調(diào)小村(不過近期有了一個五星級的開發(fā)項目),周邊卻擁有霸氣的荒野,對比強烈。這里位于南北走向的圣哥達交通線上,曾是一個重要的驛站,現(xiàn)在因為建了隧道,繁忙不如從前,但仍是一個重要的公路交匯點,附近有4個阿爾卑斯山脈主要山口,因而是前往周邊徒步和騎行的理想門戶。旅游辦公室免費發(fā)放小手冊,概述了相關(guān)活動信息。

Photo by Volker Ketteniss via Flickr

Photo by Kecko via Flickr
有一條熱門徒步路線,從上阿爾卑山口前往萊茵河的源頭,波光粼粼的圖馬湖。一個來回有11公里,需要三四個小時,海拔會升高500米。也可以在圣哥達公路沿線和周邊步行,可見一座座教科書式的瑞士中部典型建筑:焦木打造,房子上常常擺滿天竺葵,或是積滿白雪。

Photo by Volker Ketteniss via Flickr

Photo by Volker Ketteniss via Flickr
阿萊奇冰川 Aletsch Glacier

Photo by Neil Moralee via Flickr

Photo by Daniel Pfund via Flickr

Photo by Andrew Smith via Flickr
阿萊奇冰川似乎“無窮盡也”,冰體扭曲,深溝遍布,延展23公里,沿線有水聲雷動的瀑布、突兀詭譎的巖峰和松樹林。冰川起于伯爾尼上區(qū)的少女峰,一直延伸到羅訥河上方的一處高地,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遺產(chǎn),實在是實至名歸。
上一頁12下一頁

Photo by Erik Harstr?m via Flickr

Photo by Erik Harstr?m via Flickr

Photo by Daniel Pfund via Flickr
谷底有一座美如畫卷的河畔小村費爾施,是前往冰川的最佳出發(fā)點。從小村乘坐纜車先到費爾施阿爾卑,進而繼續(xù)攀至?;狗?。眼前只見阿萊奇冰川勢如流水,繞著阿萊奇峰劃出一個大大的弧形,仿佛一條被凍住的六車道超級高速公路。往北望去,遠處可見少女峰(4158米)、僧侶峰(4107米)、艾格峰(3970米)和芬斯特瓦峰(4274米)這四座閃耀的山峰。從纜車站出口往西南方向望去,可以窺見勃朗峰和馬特峰。

Photo by Alpha du via Flickr

Photo by Bill via Flickr
采爾馬特 Zermatt

Photo by ashokboghani via Flickr

Photo by Wolfgang Schultz via Flickr
在從泰施開出的火車上,你幾乎都可以感覺到身邊人心中的那種期待。等到達了無車城采爾馬特,看到獨一無二的馬特峰(4478米)突然從圖片照入了現(xiàn)實,那種感覺真的像是著了魔一樣。山峰如鯊魚鰭搬銳利,山體顏色隨著天氣陰晴,在優(yōu)美的粉色和神秘的暗色間轉(zhuǎn)換。

Photo by ashokboghani via Flickr
自19世紀中葉以來,采爾馬特便一直是瑞士眾多奢華度假小城中的明星。今天,滑雪者在精心維護的雪道上滑雪時,也難免會被風(fēng)景迷得心不在焉。城中時髦的休閑酒吧里,總能找到身穿名牌服裝、生怕跟不上潮流的美女。

Photo by Sebastian via Flickr

Photo by Matthias Burch via Flickr
火車站大街是城鎮(zhèn)的主街,兩旁精品店林立,馬拉雪橇、馬車或是電動出租車往來如流,應(yīng)該沿著這條街散散步,隨后沿著城鎮(zhèn)后街前往水聲汩汩的韋斯帕河。城鎮(zhèn)后街洋溢著懷舊風(fēng)情,街旁擠著一座座原木谷倉,谷倉用木柱和圓形石板架離地面,免得煩人的老鼠動歪腦筋。那里有一座紀念烏爾里奇 · 因德比恩的噴泉,不要錯過了。他是一位出生在采爾馬特的登山家,曾370次攀登馬特峰,最后一次登山時已是90歲高齡。

Photo by Jeff P via Flickr

Photo by agnyte1 via Flickr
你可以選擇搭乘火車到村莊,再選擇徒步上山,也可以搭乘滑道享受只屬于阿爾卑斯山的速度與激情,請戳視頻享受這無與倫比的快感!
看到這里,你肯定會說,住呢,住呢,住在哪里!全世界唯一一家置身于大山、沒有墻壁的“房間”就在阿爾卑斯山上,如你所見,它真的只有一張雙人床,沒有墻壁和屋頂和多余的裝飾,讓你處在阿爾卑斯山的好風(fēng)景中。

床的兩側(cè)分別有床頭柜和兩盞臺燈,兩張簡單的方凳就是額外的家具,而且需要走上10分鐘步程,才能找到一個公共洗漱間。即便如此,這個“房間”依舊供不應(yīng)求,100多號人仍在排號入住。

阿爾卑斯山,是許多人心中完美的夢,誰不想登上山頂,像鷹一樣翱翔呢?心里有個聲音在跟你說,也許你向往的自由,就在這里。

上一頁12下一頁
關(guān)鍵詞:深圳,阿爾卑斯山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來自于網(wǎng)絡(luò)收集,著作權(quán)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admin#30bags.com(#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