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蘇青是寧波人,在上世紀40年代,她是與張愛玲齊名的女作家。她有不少文章提到寧波的食物:“我覺得寧波小菜的特色,便是不失本味,魚是魚,肉是肉,不像廣東人,蘇州人般,隨便炒只什么小菜都配上七八種幫頭?!碧K青在提及家鄉(xiāng)菜的時候,言語之間都帶著自豪。寧波,地處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匯 ...

作家蘇青是寧波人,在上世紀40年代,她是與張愛玲齊名的女作家。她有不少文章提到寧波的食物:“我覺得寧波小菜的特色,便是不失本味,魚是魚,肉是肉,不像廣東人,蘇州人般,隨便炒只什么小菜都配上七八種幫頭?!碧K青在提及家鄉(xiāng)菜的時候,言語之間都帶著自豪。寧波,地處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匯合之處,面臨東海,人們想起寧波最典型的食物就是各種河鮮海鮮。其實在寧波,幾乎每一處都有令人津津樂道的特產(chǎn):余姚的竹筍、寧海的白枇杷、奉化的芋艿頭和水蜜桃、慈溪的楊梅……寧波菜被稱為“甬菜”,甬菜直接影響了上海菜,寧波菜的咸鮮滋味掩藏在江浙人的口感基因之中。
倉橋面結(jié)店里坐滿了食客,這里有著寧波最市井的生活。 黃魚:寧波海鮮里的超級明星
“再高檔的寧波餐館里,菜單也是沒有用的?!蓖蹂a鋒領(lǐng)著我們在一舟會館大堂里的海鮮池旁一邊點菜一邊說。王錫鋒是老寧波,做食材生意,精通寧波各處吃食。餐廳大堂里,有碩大的海鮮臺,上面擺滿了各式海鮮:江蝦、梅魚、黃魚、東星斑、黃婆雞、青石斑……種類繁多,令人眼花繚亂?!斑@個、這個、這個……”王錫鋒用手指點著,服務(wù)員跟在后面飛速記下。
黃魚 每一個寧波吃客都是辨別魚新鮮與否的高手。新鮮的帶魚不能去鱗,像寶劍一樣閃爍著銀光。有一些魚出水即死,但有許多部位無法作弊:腮要血紅、眼睛要明亮、魚鱗上要有黏液——這些都是新鮮的證據(jù)。
各種魚,在寧波菜種占據(jù)著主角般的地位,而其中的超級明星要數(shù)黃魚。許多北方人到了寧波才明白,這里的黃魚與北方常見的黃花魚完全是兩碼事。黃魚色澤金黃,用簡單的方法做了,那種鮮美,依照王錫鋒的說法,是“鮮香入骨”。
即便在寧波,想找一條野生黃魚也是一件難事了。王錫鋒說,在他們小時候,野生黃魚還司空見慣,魚汛來的時候,東海上一片金光閃閃。如今野生黃魚幾乎絕跡,一條身價不菲,早已經(jīng)不是常人能消費的?!叭缃窀嗟氖菨O民在海里筑上魚排,野生養(yǎng)殖而已。”
周朝暉是寧波某酒店的廚師長,他的愿望是整理一本詳細講解寧波菜的書:“現(xiàn)在寧波本地廚師越來越少了,不是寧波當?shù)氐膹N師很難理解寧波菜的精髓。我們這里的廚師許多都是江蘇人、河南人。”他說這話的時候感覺有點悲哀。周朝暉介紹,傳統(tǒng)的寧波十大名菜包括:冰糖甲魚、鍋燒河鰻、腐皮包黃魚、苔菜小方烤、火臆金雞、荷葉粉蒸肉、彩熘全黃魚、網(wǎng)油包鵝肝、黃魚魚肚、苔菜拖黃魚。其中有四道菜以黃魚為原料。
新狀元樓的廚師長吳位東為我們準備了雪菜大黃魚。這是寧波最常見的吃法,用雪里蕻咸齏與黃魚一起做,湯汁微咸發(fā)酸,魚肉鮮嫩可口,是一款下飯美味。咸齏也是寧波味覺體系中重要的部分。寧波人說:“三天不喝咸齏湯,兩腳酸汪汪。”
每年小雪時節(jié)正是腌咸齏的好時節(jié)。周朝暉說:“好咸齏是踩出來的?!彪缦听W需要葉子發(fā)黃的雪里蕻,曬干后放鹽,一層層放到缸里,光腳在里面踩實。雪里蕻腌制后,咸中帶鮮,鮮得很沉著,鮮而不浮,鮮而不膩,清潔爽口。“做小黃魚最好吃的方法是用咸齏的汁來蒸,什么都不放,味道美極了,這是寧波最民間的做法?!?/p>
海鮮市場:深夜里的鼎沸人聲
每到一個地方,想尋找當?shù)刈畋就恋氖巢?,許多人的首選是去菜市場,而在寧波,一定要去的是海鮮市場。寧波最大的海鮮市場是路林海鮮市場,每天晚上10點鐘開始熱鬧,舟山、象山一帶的漁民把當天捕撈的魚運到這里。凌晨時分的寧波早已靜悄悄了,路林市場還是一片喧鬧,酒店的采購,餐廳的老板,水產(chǎn)批發(fā)商,運貨的三輪和卡車,熙熙攘攘,一直到天蒙蒙亮才安靜下來。
路林海鮮市場中出售海鮮的攤位。
夜晚,前來路林海鮮市場運貨的海鮮批發(fā)商。 我們到路林市場的時候,已經(jīng)是凌晨。碩大的市場就像一個海產(chǎn)品的教室,王錫鋒左右開弓,給我們指點著種種海鮮:“這個是黃魚,這個是梅魚,兩個長得差不多,但是味道有區(qū)別”、“這是本地蝦,這個是南海的蝦,別看個大,不如這個好吃”、“這是本地帶魚,賣得貴,你看那魚鱗多漂亮,蒸的時候千萬別刮鱗。那個是別的海域的帶魚,肉不鮮”、“這個蟹里面全是蟹膏,做鹽熗蟹最好了”、“那是馬鮫魚,現(xiàn)在時候不對,清明的時候最好了,象山出的最好,用雪菜蒸一下”……
在海鮮市場里走動,需要不停給拉貨的板車讓路,一車車海鮮穿梭游走,場面雖然忙碌,卻不凌亂。
也有本地人在深夜的時候來這里挑選海鮮,一是新鮮,二圖便宜,肥碩的海鰻魚只要十幾塊錢一斤。不少海鮮排擋也會在晚上來這里挑選進貨,一個小時之后,這些海鮮就端到了食客宵夜的餐桌上。
離開海鮮市場,我們?nèi)チ艘患疑钜範I業(yè)的海鮮排擋,就在甬江邊上,坐在戶外,可以看著江水緩慢流淌。事實上,寧波開埠比上海還要早20年。隨著上海的崛起,寧波的碼頭漸漸少有人提。寧波人務(wù)實,這體現(xiàn)在菜品上就是樸實無華。即便在海鮮排擋里,也有做得不錯的黃魚面,搭配著各種貝類,喝一瓶大梁山啤酒,遙遠的地方似乎有汽笛聲聲。
從東錢湖鮮到倉橋面結(jié)
東錢湖是寧波市郊的一個湖,面積比杭州的西湖還要大幾倍。這里隱藏著寧波美食的另外一個重要基因:湖鮮。
從寧波到東錢湖20公里的路程,打車需要30多元,對當?shù)氐某鲎廛囁緳C來說,這已經(jīng)是很遙遠的距離了,對我們這種每日在北京忍受堵車之苦的人們來說,這卻幾乎不算事。到了東錢湖,仿佛到了另外一個天堂。如今東錢湖已被開發(fā)成旅游渡假區(qū),許多度假酒店身處其中,依山傍水,湖光山色之中,有種古典的意境。
倉橋面結(jié)是最寧波的早餐之一。
臭莧菜梗 金晶是寧波某酒店的公關(guān)部主任,她之前在上海工作,后來到了寧波。她說,在上??偸乾嵤吕p身,到了這里走路的速度都比以前慢了許多。她所在的酒店面湖背山,一座仿古的現(xiàn)代化建筑,中餐廳是幾座古典亭臺,曲徑通幽,深得江南趣味。中餐廳里的菜單上少不了各種湖鮮,湖里的魚沒有土腥味,依照傳統(tǒng)的寧波方法做了,就是溫暖的美味。
東錢湖尚未成為繁華的景區(qū),農(nóng)家的飯菜也香甜,雞是走地雞,菜是有機菜,隨便一家農(nóng)家樂的主廚就是阿公阿婆,江南的一雙靈巧的手,善于把菜做出媽媽的滋味,即便是一份紅燒劃水或者一份紅燒野生鯽魚。沿著東錢湖還有不少水上餐廳,把船開到水面上,坐在船里吃飯,周圍是廣闊寧靜的水面,微風(fēng)吹過,覺得自己成了水上的神仙。
第二天一早,金晶沒有推薦我們?nèi)コ跃频甑脑绮停墙ㄗh我們?nèi)コ抢锏膫}橋面結(jié)店:“那里才是最寧波的吃早餐的地方。”
倉橋面結(jié)店是一家老店,每天上午開門,賣完收工。很多當?shù)厝嗣刻於家抨牫砸煌朊?,這里有著寧波最市井的生活。所謂面結(jié)就是百葉包,千張里面裹了肉餡,是浙東一帶常見的吃食。幾位阿姨在這里做面結(jié),一碗面結(jié)不夠還得加上一碗豬油面,一種是清香,一碗是濃香。如果愛吃牛雜、鴨血之類,也可以盡情點,吃完之后,額頭冒汗,沒有別的話說,只能默默地說一句:好吃。
如此類型的面館,寧波不止一家,老牌康樂牛肉面和阿二牛雜館的牛雜面,還有隨處可見的黃魚面……據(jù)說周星馳也是黃魚面的擁躉,在寧波拍攝《長江七號》的時候,黃魚面是他每天的吃食。這些民間的美味,構(gòu)成了寧波美食中最閃亮的部分。
南塘老街走九遍
到了寧波,不得不去的是天一閣。如果再想找一個小吃集中的地方品嘗點本地特色,不得不去的就是南塘老街。
王錫鋒介紹說,這里開街還不到一年,也是最新修葺的,里面隱藏著許多小吃,里面有著寧波人的味覺記憶。整條街長不過500米,以前叫南郊路。在江南一帶,這樣的街上多是前店后河,前面是店鋪,后面是河埠頭,運貨都是通過水運。
南塘老街上賣油贊子的老鋪。 對于許多老寧波來說,寧波第一副食品商店里有關(guān)于童年零食的美好回憶,那里也曾經(jīng)是全國五大食品商場。這家商店在上世紀90年代初一度消失,如今又在這條新開的“老街”上重新開張。商店里幾乎能找到寧波所有的小吃和零食。
然而,更讓王錫鋒感動的食物卻是另外一家小店出售的灰汁團。灰汁團,扁圓、茶色、有點半透明,拿在手里有點顫悠悠,吃起來清涼爽滑,絲毫不粘牙。灰汁團的主要原料是稻草灰和米。稻草需要燒成灰,用水攪拌,濾去雜合子,把稻米在這種汁水里浸泡一天,然后再將浸泡的米磨成米漿。老灶點火,米漿倒入,拿木鏟均勻攪拌,小火慢慢煮,越來越濃稠,晾涼之后揉搓成團。入口的時候有稻草灰別致的香味,微微發(fā)酸,卻清香異常。
灰汁團 另外一家出售油贊子,這也是只有在寧波才能吃到的小吃。在一家老鋪里,一群人正在店里搓油贊子。油贊子類似北方的麻花,然而從形狀和口感上,完全不同。油贊子偏小,有咸甜兩種口味,咸味油贊子里面還加入了冬苔,顏色是綠色的,窗口的大鍋現(xiàn)炸現(xiàn)賣,隨手買幾個,酥脆可口。
王錫鋒指點著周圍的老字號:“趙大有里面的龍鳳金團寧波人都知道,他們家的米饅頭也好吃”、“前面是南塘豆酥糖,也是我們小時候經(jīng)常吃的”……指指點點中,那些過往的歲月似乎重新來過,一個年近五十的人恍惚回到了他年幼時候的寧波。(文/新京報記者 趙子云 圖/新京報記者 李飛)
食匯
寧波三臭:談資中的寧波滋味
在口味上,寧波最有代表性的是“寧波三臭”,分別是臭冬瓜、臭莧菜梗、臭菜心(芋艿梗)?!皩幉ㄈ簟迸c紹興小吃中的臭相似,但風(fēng)味不同,這里臭里帶咸,咸中帶香。其實,在如今的寧波,已經(jīng)很少有人吃這些東西了,有些餐館即便還在,也變化了形式?!叭簟甭蔀檎勝Y中的寧波滋味。形容三臭的口感,寧波人說是:“軟塌塌”、“香糜糜”、“臭兮兮”。在舊時的寧波農(nóng)家,沒有這些小菜下飯,難以“落胃”。
臭冬瓜 “落胃”也是寧波話,意思是吃飽了,吃舒服了,頗有落地為安的意思。落胃也能代表寧波人的性格,穩(wěn)重中求發(fā)展,實在里找門路。
焅:美味如同細水長流
焅是寧波特有的一種烹飪手法。與紅燒、干燒不同,焅更強調(diào)小火慢慢焅干,長時間的加熱使本身質(zhì)地堅硬的食材變得入味綿糯。這是一個只能意會的詞匯。在寧波菜中,有許多經(jīng)典的菜品是“焅”出來的。一道寧波傳統(tǒng)名菜名為柳葉大焅,其實墨魚與豬肉一起燒,加入腐乳汁,兩種食材混搭而兼味,講究火候運用,做出來色重芡亮。其實,上海菜中常見的“烤麩”,原來應(yīng)該是“焅麩”,而“烤菜”也應(yīng)該是“焅菜”,它們都帶有明顯的寧波痕跡。焅有一種文火慢慢來,不著急的意思,如同細水長流過日子,工夫到了,美味自然成。
“篤”也是一個寧波詞匯,在美食中,就成了腌篤鮮。到現(xiàn)在早已經(jīng)分不清腌篤鮮是上海菜還是寧波菜??傊?,上海人中有許多都是祖籍寧波,而從寧波經(jīng)跨海大橋到上海,也只需要很短的時間。
相關(guān)閱讀:
寧波鄞州:漁耕之樂 逃離都市喧囂
寧波東錢湖:幸福水岸里的休閑味
關(guān)鍵詞: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來自于網(wǎng)絡(luò)收集,著作權(quán)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admin#30bags.com(#換成@)。